柏树油
《中药大辞典》柏树油
拼音 | Bǎi Shù Yóu |
出处 | 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 |
来源 | 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。砍断树干,待树脂渗出凝结后,7~8月间采。 |
性味 | ①《草木便方》:"甘,平。" ②《重庆草药》:"淡涩,平,无毒。" |
功能主治 | 祛风,解毒,生肌,治风热头痛,白带,淋浊,痈疽疮疡,刀伤出血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除风毒,生肌。治痈疽疮疡,刀斧损伤。" 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清热凉血,收敛精气。" ③《重庆草药》:"解风热,调气镇痛。治风热头痛,白带淋浊。"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研末撒。 |
复方 | 治胸口痛:柏树油一钱,柏子二钱,鱼鳅串三钱;捣烂泡开水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中华本草》柏树油
拼音 | Bǎi Shù Yóu |
别名 | 柏油、寸柏香 |
出处 | 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 |
来源 | 药材基源: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pressus funebris Endl. 采收和储藏:7-8月间砍伤树干,待树脂渗出凝结后收集。 |
原形态 | 乔木,高达35m,胸围达2m。树皮淡褐色;大枝开展;小枝细长、下垂,生鳞叶的小枝扁平,排成一平面,绿色,宽约1mm;较老的小枝圆柱形,暗褐色紫色,略有光泽。叶二型;鳞叶长1-1.5mm,先端锐尖,中央之叶的背面有条状腺点,两侧之叶背部有棱脊。雄球花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2.5-3mm;雌球花长3-6mm,近球形,径约3.5mm。球果圆球形,径8-12mm,熟时暗褐色;种鳞4对,先端为不规则五角形或方形,宽5-7mm,中央有尖头或无,能育种鳞有5-6粒种子;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,扁,长约2.5mm,淡褐色,有光泽,边缘具窄翅。花期3-5月,球果翌年5-6月成熟。 |
生境分部 | 生态环境:为我国特产树种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以四川、湖北西部和贵州栽部最多,江苏南部也有栽培。 |
性味 | 甘;微涩;性平 |
功能主治 | 祛风;除湿;解毒;生肌。主风热头痛;白带;淋浊;痈疽疮疡;赘疣;刀伤出血血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撤。 |
复方 | 治胸口痛,柏树油一钱,柏子二钱,鱼鳅串三钱。捣烂泡开水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 |
各家论述 | 1.《草木便方》:除风毒,生肌。治痈疽疮疡,刀斧损伤。 2.《重庆草药》:解风热,调气镇痛,治风热头痛,白带淋浊。 3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清热凉血,收敛精气。 |
摘录 | 《中华本草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