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鱼
《中药大辞典》白鱼
拼音 | Bái Yú |
别名 | 鲌鱼(《滇南本草》),鱎鱼(《纲目》),白扁鱼(《本草求原》)。 |
出处 | 孟诜 |
来源 | 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。 |
原形态 | 体侧扁,延长,头背面平直,后部隆起。体长可至60余厘米。体高与头长略相等,个体长187毫米以下的,头长比体高为大,187毫米以上的个体则相反。口上位,下颌坚厚,急剧突出而上翘。眼大,位于头的上侧方。下咽齿3行,齿顶端呈钩状。鳃耙细长,24~28。鳞小,侧线鳞83~93,多数为86~90;侧线梢向腹方弯曲,后段横贯体侧正中。背鳍Ⅲ7,有强大光滑的硬刺,其起点在腹鳍起点和臀鳍起点中央的稍前方,至吻端与至尾基的距离几乎相等。胸鳍末端稍达腹鳍的起点。臀鳍延长,Ⅲ21~25,无硬刺,其起点约在体长后部的1/3处。体背及体侧上部浅棕色,下部银灰,腹面银白,背鳍和尾鳍呈灰黑色,胸、腹鳍及臀鳍均为灰白色。 |
生境分部 | 生活于江河、湖泊中,一般在水的中上层,行动迅速,善跳跃,性凶猛,以鱼类、昆虫等为食。产卵期约在6~7月间。黑龙江、长江、黄河、辽河等干、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均有分布。 |
化学成分 | 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水分77克,蛋白质18.6克,脂肪4.6克,灰分1克;钙37毫克,磷166毫克,铁1.1毫克,核黄素0.07毫克,尼克酸1.3毫克。 |
性味 | 甘,平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 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甘,温。" |
归经 | ①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肺、胃,兼入肝。" ②《要药分剂》:"入脾、大、小肠。" |
功能主治 | 开胃健脾,消食行水。
①孟诜:"主肝家不足气。调五藏气,理经脉。" ②《食疗本草》:"助脾气,能消食,理十二经络舒展不相及气。" 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助血脉,补肝明目,灸疮不发,作脍食之良。" ④《开宝本草》:"主胃气,开胃下食,去水气,令人肥健。" ⑤《滇南本草》:"治痈疽疮疥,同大蒜食之。" ⑥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行水助脾,发痘排脓。"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煮食。 |
注意 | ①孟诜:"多食泥人心,久食令人心腹诸病。" 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患疮疖人不可食,甚发脓。"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中华本草》白鱼
拼音 | Bái Yú |
英文名 | Topmouth culter |
别名 | 鲌鱼、鱎鱼、白扁鱼 |
出处 | 出自1.《开宝本草》:白鱼,大者六、七尺,色白,头昂,生江湖中。 2.《纲目》:鲌,形窄腹扁,鳞细,头尾俱向上,肉中有细刺。白鱼比他鱼似可食,亦能热中发疮,所谓补肝明目,调五脏,理十二经络者,恐亦溢美之词,未足多信,当以《开宝》注为正。 |
来源 | 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鲌及红鳍鲌的肉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(Bleeker)2.Cul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捕捉,捕得后,除去鳃、鳞和内脏,洗净,鲜用。 |
原形态 | 1.翘嘴红鲌,体延长而侧扁,头背面几乎平直,后部微降起。体高与头长略相等,个体长200mm以下的,头长的比体高为大,200mm以上的个体则相反。6冬龄鱼体长可达615-648mm,体重达2500-3500g。口上位,口裂伸至鼻孔前缘的垂直线下方。下咽齿3行,齿的顶端呈钩状。下颌肥厚,急剧突出而上翘。眼大,位于头的侧上方。鳃耙细长,侧线前段稍向腹方弯曲,后段横贯体侧正中。鳞小,侧线鳞83-93,大多为86-90。背鳍3,7,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,其起点的腹鳍起点与臀鳍起点之中央的稍前,至吻端与尾鳍基部的距离几相等。臀鳍3,21-25,基部较长。鳔3室,中室大而圆。后室细小。腹腔膜银白色,背部及体侧上部为灰褐色,腹部为银白色,各鳍灰色乃至灰黑色。 2.红鳍鲌,体稍长,侧扁,头后部明显突起,似驼背状。腹部自胸鳍其至肛门有腹棱。头中等大,口上位,口裂几垂直,下颌突出而上翘。眼中等大,位于头侧上方。下咽齿3行,末端呈尖钩状。鳃耙25-29。鳞小,侧线完全,侧线鳞60-69。背鳍在腹鳍与臀鳍之间。尾鳍呈叉状。背部青灰色,侧面和腹部银白色,背鳍和尾鳍的上叶呈青灰色,腹鳍、臀鳍及尾鳍下叶呈橙红色。 |
生境分部 | 生态环境:1.为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中的鱼类,一般在水体中上层,行动迅速,善跳跃,性凶猛,主要以鱼类为食。 2.为中上层淡水鱼类,栖息于多水草的开阔水体中,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。 资源分布:1.为广布性鱼类之一,长江干流从金沙江到河口、黑龙江、黄河、辽河等干支流及附属湖泊均有分布。 2.全国各大江河均有分布。 |
化学成分 | 翘嘴红鲌每100g可食部分含水分77g,蛋白质18.6g,脂肪4.6g,灰分1g;钙37mg,磷166mg,铁1.1mg,核黄素(rlboflavine)0.07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1.3mg。 |
性味 | 味甘;性平 |
归经 | 脾;胃经 |
功能主治 | 开胃消食;健脾行水。主食积不化;水肿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煮食,100-250g。 |
注意 | 患疮疖者慎服。 |
各家论述 | 1.孟诜:主肝家不足气。调五藏气,理经脉。 2.《食疗本草》:助脾气,能消食,理十二经络舒展不相及气。 3.《日华子本草》:助血脉,补肝明目,灸疮不发,作脍食之良。 4.《开宝本草》:主胃气,开胃下食,去水气,令人肥健。 5.《滇南本草》:治痈疽疮疥,同大蒜食之。 6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行水助脾,发痘排脓。 |
摘录 | 《中华本草》 |
《食疗本草》:卷中 >> 白鱼
(一)主肝家不足气,不堪多食,泥人心。虽不发病,终养 所食。〔嘉〕
(二)和豉作羹,一、两顿而已。新鲜者好食。若经宿者不堪食。(久食)令人腹冷生诸疾。或淹、或糟藏,犹可食。〔嘉·证〕
(三)又可炙了,于葱、醋中重煮(一、两沸)食之。调五脏,助脾气,能消食。理十二经络,舒展不相及气。〔嘉·证〕
(四)时人好作饼,炙食之。犹少动气,久亦不损人也。〔证〕
《医学入门》:食治门(鱼) >> 白鱼
白鱼甘平助胃脾,调气助血令人肥,补肝明目去水气,有疮食之即出皮。
疑此即鲢鱼也。无毒。主开胃助脾,消食下气,调五脏气,助血脉,令人肥健,补肝明目,去水气,以五味蒸食之良。新鲜者佳,经宿令腹冷生病,或淹或糟皆可。惟患疮疖人食之甚发脓,又炙疮不发,作 食之即发。
《证类本草》:白鱼
味甘,平,无毒。主胃气,开胃下食,去水气,令人肥健。大者六、七尺,色白头昂,生江湖中。(今附)
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∶白鱼,主肝家不足气,不堪多食,泥人心。虽不发病,终养 所食。新者好,久食令人心腹诸病。可煮炙,于葱、醋中一、两沸食。犹少调五脏气,理经脉。
日华子云∶助血脉,补肝明目。患疮疖人不可食,甚发脓,炙疮不发,作脍食之良。
食疗云∶和豉作羹,一、两顿而已。新鲜者好食。若经宿者不堪食。令人腹冷生诸疾。
或淹、或糟藏,犹可食。又可炙了,于葱、醋中重煮食之。调五脏,助脾气,能消食,理十二经络,舒展不相及气。时人好作饼,炙食之。犹少动气,久亦不损人也。
《本草求真》:白鱼
(鱼)利肺水开胃气
白鱼(专入肺胃。兼入肝)。味甘气平。形窄腹扁鳞细。头尾向上。肉有细刺。(武王白鱼入舟。即此。)功专入肺利水。开胃。故金匮治淋。每用白鱼同滑石以投。名曰滑石白鱼散。取其长以治水。兼助乱发以破血。血气通调而淋涩止矣。但此性亦滑利。故同枣食脾肾受泄。必致腰有痛楚。脾胃过食不温。必致饱胀不快。惟有炙食差可。乃或腌或糟。以为食耳。至书有言补肝明目。调五脏。理十二经络者。时珍亦谓此属溢美之辞。未足深信。当以开宝之注为正。
《本经逢原》:鱼部 >> 白鱼
甘平无毒。
发明 白鱼入肺利水,开胃下气。《金匮》治淋病,小便不利,滑石白鱼散用之。取其佐滑石以利气,兼乱发以破血,血气通调而淋涩止矣。同枣食之令人腰痛,以其渗泄脾肾也。
《本草从新》:化生类卵生类等 >> 白鱼
补、利水.
甘平.开胃下气.去水气.(金匮有滑石白鱼散.)令人肥健.或腌或糟藏.皆可食.(孟诜曰∶炙食少动气、鲜者多食亦泥人、经宿者勿食、令人腹冷、吴瑞日用本草曰∶多食生痰、与枣同食、患腰痛.)一名 鱼.
《药征续编》:白鱼
滑石白鱼散。
上一方。
【品考】
东洞翁曰∶白鱼,即白鲤鱼。李时珍引刘干曰∶白鱼生江湖中,色白头昂,大者长六七尺。
按《史记·周纪》∶白鱼跃入于王舟者,即此物。
【互考】
《大观本草》云∶白鱼甘平无毒,主去水气,大者六七尺,色白头昂,生江湖中是,乃《开宝甘草》宋马志之说也。然白鱼之名,出于周纪,由来久矣。《广韵》∶ 字,注云∶ ,居夭切;《集韵》,举夭切,音矫,白鱼别名。李时珍云∶白鱼释名, 鱼音乔,白亦作鲅,白者色也,鱼者,头尾向上也。鲅,《唐韵》旁陌切,音白。《博雅》∶鲅 也。字书,皆以为。《说苑》宓子贱阳桥鱼之桥,《说苑》及《尔雅翼》等,皆作桥梁之桥字,书何以改桥为从鱼乎?阳桥本鲁地名,桥 竺音乔,夫以所生阳桥之水之鱼,名 乎?未知何是。《说文》、《韵会》俱无 字。《玉篇》∶ ,奇兆切,白鱼也。字书盖由《玉篇》以为阳桥鱼之乎?若由《说苑》阳昼之言,则此白鱼者,其为鱼薄而不美者欤。由此观之,白鱼之名,本出于周纪,跃入于王舟者,岂指衣书中白鱼乎?李时珍曰∶形窄腹扁,鳞细,头尾俱向上,肉中有细刺。武王白鱼入舟即此,我肥藩江河中有此物,其形大抵似鲤,曰白鲤鱼,其味薄而不甚美,能利水愈肿,用之有效,渔人取而弃之,又非鲤类,疑此物真白鱼矣乎?俟后日试效。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白鱼
(宋开宝)
【气味】甘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开胃、下气,去水气,令人肥健。
【核】曰∶白鱼,一名 ,一名 。 ,白也,白色也。生江湖中,大者长六七尺,色白形窄,腹扁,鳞细,内有细刺,头尾俱昂。灸疮不发者,作 食之。
【 】曰∶鱼,冬渊春涉,化无停机者,共浮沉于生长之门。白者,金色;金者,水母,生生不息之源也。仲景先生用治水亡泽上而消渴,水亡润下而小便不利。开宝推展开胃;开胃者,开发上焦,熏肤充身,泽毛若雾露之溉。令人润身而肥健,气无有不下,水无有不去矣。盖用行则体消,体止则用息;用不忘体,体不亡用,亡则不祥莫大焉。顾水之从鱼,犹云之从龙,风之从虎,亲上亲下,物各从其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