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翅蜂
《中药大辞典》赤翅蜂
拼音 | Chì Chì Fēnɡ |
出处 | 《本草拾遗》 |
来源 | 为胡蜂科昆虫赤翅蜂的全虫。 |
原形态 | 体形较大,长约3厘米,展翅时阔约5厘米。赤色,有黑褐色及黄褐色的斑纹。头大,色黑,呈三角形。复眼1对;单眼3个。触角1对,细长弯曲。前胸黄褐色,中胸及后胸黑褐色,前胸背两旁延长,达于翅之基部。翅2对,膜质,透明,略带赤褐色。足3对,细长,5节。腹部黄褐色,呈长椭圆形,各腹节之中央及后半均有黑褐色的横纹。 |
生境分部 | 多集于杉、桧林中,至7、8月间,营巢产卵,幼虫孵化后于9月间化蛹而渐变为成虫。 |
毒性 | 有小毒。 |
功能主治 | 主蜘蛛咬及疔肿、疽病疮。 |
用法用量 | 烧令黑,和油涂之。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证类本草》:卷二十二(短集之二) >> 赤翅蜂
有小毒。主蜘蛛咬及疔肿,疽病疮,烧令黑,和油涂之。亦取蜂窠土,酢和为泥,敷蜘蛛咬处,当得瘥。出岭南,如土蜂,翅赤,头黑,穿土为窠,食蜘蛛。大如螃蟹,遥知蜂来,皆野狼狈藏隐,蜂已预知其处。相食如此者无遗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