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萆薢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刺萆薢
拼音 | Cì Bì Xiè |
别名 | 大菝葜、红萆薢 |
来源 | 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. Ex Kunth,以根状茎入药。秋冬春采集,洗净切片,晒干。 |
性味 | 苦,平。 |
功能主治 | 祛风利湿,解毒。用于风湿筋骨疼痛,小便浑浊,臁疮,皮肤过敏,湿疹。 |
用法用量 | 3~5钱,外用适量,煎水洗患处。 |
摘录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|
《中药大辞典》刺萆薢
拼音 | Cì Bì Xiè |
别名 | 红萆薢、美人扇 |
出处 | 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 |
来源 | 为百合科植物刺萆薢的根茎。秋、冬及春季采挖,去掉须根,洗净切片晒干。 |
原形态 | 藤状灌木,长约3米。根茎肥大,块状。茎常具坚硬的刺。单叶互生,革质,椭圆形,长7~11厘米,宽3~7厘米,先端钝圆,有时微凹或稍尖,基部阔楔形或近钝圆,全缘,主脉3~5条,于下面凸出;叶柄长10~16毫米,向下扩展成翼状;叶柄两侧生有卷须2条。伞形花序腋生,花单性异株;花梗纤细;花小,白色;花被片6,椭圆形,分离。浆果球形。花期夏秋季。 |
生境分部 | 生于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 |
性味 | 涩微苦,平。 |
功能主治 | 祛风利湿,解疮毒。治风湿筋骨疼痛,淋浊,梅毒,臁疮,皮肤过敏,湿疹。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中华本草》刺萆薢
拼音 | Cì Bì Xiè |
英文名 | rhizome of Spiny Greenbrier |
别名 | 红萆薢、美人扇、龙须叶 |
出处 | 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 |
来源 | 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长托菝葜的根茎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milax ferox Wall.ex Kunth 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及春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须根,洗净,切片晒干。 |
原形态 | 长托菝葜 攀援灌木。茎与枝条多少具纵条纹,疏生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5-25cm,约占全长的1/2-3/4具鞘,通常只有少数叶柄具卷须,脱落点位于鞘上方;叶片厚革质至坚纸质,椭圆形、卵状椭圆形至长圆形,长3-16cm,宽1.5-9cm,下面通常苍白色,极少绿色,干后灰绿黄色或暗绿色。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;总花梗长1-2.5cm,偶有关节,花序托常延长而使花序多少呈总状;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被片6,黄绿色或白色;雄花外轮被片长4-8mm,宽2-3mm,内花被片稍狭,雄蕊6;雌花比雄花小,花被片3-6mm,具6枚退化雄蕊,子房3室,柱头3裂。浆果球形,直径8-15mm,熟时红色。花期3-4月,果期10-11月。 |
生境分部 | 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、灌丛中或山坡荫蔽处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 |
性味 | 辛;苦;平 |
功能主治 | 祛风湿;利小便;解疮毒。主风湿痹痛;小便淋浊;疮疹瘙痒;臁疮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 |
摘录 | 《中华本草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