脐带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脐带
拼音 | Qí Dài |
别名 | 坎炁 |
来源 | 为健康人的婴儿脐带。 |
生境分部 | 全国各地。 |
功能主治 | 微咸,温。 |
用法用量 | 纳肾气,定喘咳,敛汗止疟。主治虚劳,胎毒,脐疮等症。 |
注意 | 2~6分(1~3具);外用酌量。 |
摘录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|
《中药大辞典》脐带
拼音 | Qí Dài |
别名 | 坎气(《本草从新》) |
出处 | 《本草拾遗》 |
来源 | 为初生婴儿的脐带。 |
性状 | 干燥的脐带,呈细长条状,淡黄或黑棕色,长10~15厘米,内有2个动脉管和一个静脉管,质坚韧,不易拆断。气微腥。 |
药理作用 | 脐带激素对雌性幼小鼠有促进发惰期的作用,使子宫、卵巢肥大,子宫粘膜肥大增殖;对去势小鼠也有此作用。对幼小、去势或摘除脑下垂体前叶的家兔静脉注射脐带激素,可使内生殖器组织肥大和增殖,故认为有性激素样作用。本品对蛙、小鼠及家兔有麻痹作用。特别对兔,用大剂量时能迅速降低血压,产生痉挛,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。对蛙后肢、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,对离体蛙心及蛙骨胳肌有麻痹作用,对兔肠管及子宫则为兴奋作用。
脐带提取物其作用与脐带激素大体相似。 |
炮制 | 将脐带洗漂干净。用银花、甘草煎汁加黄酒和脐带同煮,沸后取出,烘干。(每20条脐带用银花、甘草各1钱,清水1斤煎汁,入黄酒1两) |
性味 | 甘咸,温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"甘咸,气温,无毒。" 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苦咸,温。" |
归经 | 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肝、肺三经。" |
功能主治 | 益肾,纳气,治虚劳羸弱,气血不足,肾虚喘咳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疟,烧为灰,饮下之。" ②《纲目》:"解胎毒。敷脐疮。" ③《本草汇言》:"补肾命,解胎毒,化痘毒。" ④《本草通玄》:"充养血气。" ⑤《饮片新参》:"治虚劳,纳肾气,定喘咳,敛汗。"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研末,2~6分;入丸剂或煎汤。 |
复方 | ①治阴阳两虚,精神气血皆伤,虚危之候:坎气(炙末)一两,人参一两,熟地二两,枸杞二两,人乳粉二两。上为末,酒酿白窨。炼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(《医级》坎气丹)
②治三阴久疟:脐带九枚(烧存性),于白术二两,人参五钱。焙干俱为末,入童便煮附子一两,捣膏和丸梧子大,每早服三钱。(《本草汇言》) |
各家论述 | ①《本草经疏》:"脐带,《本经》以之治疟者,应是久疟虚寒之甚,借其气以补不足也。" ②《医林纂要》:"脐带补益血气,得人气之余故也。小儿羸弱及痘疮不起,用此煎汤服之,亦颇见效。"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中华本草》脐带
拼音 | Qí Dài |
英文名 | omphalo;belly band, umbilical cord |
别名 | 坎气 |
出处 |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 |
来源 | 药材基源:为人科初生健康婴儿的脐带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mbilical cord |
性状 | 性状鉴别,本品呈细长条状,长10-15cm,直径约0.5cm,淡黄色或黑棕色,半透明,对光袖之,内有2根动脉管和1根静脉管。质坚韧,不易折断。气微腥。 |
药理作用 | 脐带激素对雌性幼小鼠有促进发情期的作用,使子宫、卵巢肥大,子宫粘膜肥大增殖;对去势小鼠也有此作用。对幼小、去势或摘除脑下垂体前叶的家兔静脉注射脐带激素,可使内生殖器组织肥大和增殖,故认为有性激素样作用。本品对蛙、小鼠及家兔有麻痹作用,特别对兔,用大剂量时能迅速降低血压,产生痉挛,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。对蛀后肢、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,对离体蛙心及蛙骨胳肌有麻痹作用,对兔肠管及子宫则为兴奋作用。脐带提取物其作用与脐带激素大体相似。 |
炮制 | 将脐带洗漂干净。用银花、甘草煎汁加黄酒和脐带同煮,沸后取出,烘干。(每20条脐带用银花、甘草各1钱,清水1斤煎汁,入黄酒1两) |
性味 | 味甘;咸;性温 |
归经 | 心;肺;肾经 |
功能主治 | 益肾;纳气。主肾虚喘咳;虚劳赢弱;气血不足;盗汗久疟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1-2条;入丸、散,1-3g。 |
复方 | ①治阴阳两虚,精神气血皆伤,虚危之候:坎气(炙末)一两,人参一两,熟地二两,枸杞二两,人乳粉二两。上为末,酒酿白蜜炼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(《医级》坎气丹)②治三阴久疟:脐带九枚(烧存性),于白术二两,人参五钱。焙干俱为末,入童便煮附子一两,捣膏和丸梧子大。每早服三钱。(《本草汇言》) |
各家论述 | 1.《本草拾遗》:主疟,烧为灰,饮下之。 2.《纲目》:解胎毒,敷脐疮。 3.《本草汇言》:补肾命,解胎毒,化痘毒。 4.《本草通玄》:充养血气。 5.《饮片新参》:治虚劳,纳肾气,定喘咳,敛汗。 6.《本草经疏》:脐带,《本经》以之治疟者,应是久疟虚寒之甚,借其气以补不足也。 7.《医林篱要》:脐带补益血气,得人气之余故也。小儿赢弱及痘疮不起,用此煎汤服之,亦颇见效。 |
摘录 | 《中华本草》 |
《中医词典》n~o~p~q:(拼音Q)第七篇 >> 脐带
见《本草拾遗》。又名坎炁、脐、肚、带、脐肠、命蒂。
①组织名。指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。长约50厘米。具有供给胎儿血液和营养物质代谢,保持胎儿在宫腔内的一定活动等作用。
②中药名。为初生婴儿的脐带。甘、咸,温。益肾,纳气,敛汗。治虚劳羸弱,气血不足,肾虚喘咳,盗汗。内服:煎汤,1-2条;焙干研末服,0.6-1.8克。本品含有硫酸软骨素,还含有糖元和脂质。
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人部 >> 脐带
脐者,命蒂也。当心肾之中,为真元归宿之处,治在母腹,脐连于胞,喘息呼吸滋养之妙,从此而通,胎出母腹,脐带剪断,则一点真元之气,从此而归入命门丹田。故脐为命蒂。脐带亦真气会聚之所也,以之治疟者,是久疟虚寒之甚,藉其气以补不足也。今世以小儿脱下脐带,烧灰存性与服,可解胎毒稀痘,及培元气,免惊风,是亦返本还元之义也。
脐带烧灰存性,主疗虚寒疟疾,更解胎毒稀痘,调元免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