蜗牛壳
《中药大辞典》蜗牛壳
拼音 | Wō Niú Ké |
出处 | 《本草图经》 |
来源 | 为蜗牛科动物蜗牛的外壳。 |
原形态 | 动物形态详"蜗牛"条。 |
功能主治 | ①《本草图经》:"主一切疳。" ②《纲目》:"治牙匿,面上赤疮,鼻上酒齄,久利下脱肛。"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研末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 |
复方 | ①治小儿一切疳疾:蜗牛壳七个。净洗,令干,纳酥蜜中,瓷盒盛,用纸糊,于饭甑内蒸之,至饭熟取出细研,渐渐吃,一日食尽之。(《小儿宫气方》)
②治齿匿,并有虫:蜗牛壳三十枚。烧灰细研,每用揩齿。(《圣惠方》) ③治大肠脱肛:蜗牛壳,去土研末,羊脂溶化,调涂,送入。(李延寿)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中华本草》蜗牛壳
拼音 | Wō Niú Ké |
英文名 | snail shell |
出处 | 出自《本草图经》 |
来源 | 药材基源:为巴蜗牛科动物同型巴蜗牛和华蜗牛及其同科近缘种的壳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radybaena similaris(Ferussde)2.Cataica fasciola(Draparnaud) |
原形态 | 1.同型蜗牛,贝壳中等大小,壳质较厚而坚固,全体扁球形。高12mm,宽16mm。有5-6个螺层,体螺层膨大,其高度 为全部壳高的3/4;壳顶钝,缝合线深。壳面光滑,呈黄褐色、红褐色或淡灰色。在体螺层周缘和缝合线上,常有一条暗褐色色带。壳口呈马蹄形,脐孔小而深,呈洞穴状。 2.华蜗牛,贝壳中等大,壳质薄而坚实。全体呈低圆锥形,高10mm,宽16mm。有5-5.5个螺层,螺旋部低矮,略呈圆盘状,壳顶尖,缝合线明显。壳面黄褐色或黄色。体螺层极膨大,其周缘具有一条淡褐色色带。此外,在各螺层下部靠近缝合线处也有一条颜色较浅的色带。壳口椭圆形,其内有条白色瓷状的肋。脐孔呈洞穴状。 |
功能主治 | 补气。主脱肛;疳疾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研末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 |
复方 | ①治小儿一切疳疾: 蜗牛壳七个。净洗,令干,纳酥蜜中,瓷盒盛,用纸糊,于饭甄内蒸之, 至饭熟取出细研,渐渐吃,一日食尽之。(小儿宫气方》)②治齿GU,并有虫: 蜗牛壳三十枚。烧灰细研,每用揩齿。(《圣惠方》>③治大肠脱肛: 蜗牛壳,去土研末,羊脂溶化,调涂,送人。(李延寿) |
各家论述 | 1.《本草图经》:治一切疳疾。 2.《纲目》:治面上赤疮,鼻上酒渣,久利下脱肛。 |
摘录 | 《中华本草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