蜥蜴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蜥蜴
拼音 | Xī Yì |
别名 | 麻蛇子、马蛇子、马舌子、丽纹麻蜥 |
来源 | 蜥蜴科动物麻蜥Eremias argus Peters,以干燥全体入药。夏秋捕捉,摔死或开水烫死后晒干或烘干。有的地方在捕捉后,用白酒喷,死后,置通风处阴干。 |
性味 | 咸,寒。 |
功能主治 | 化痰散结,利尿。用于癫痫,小便不利,气郁结滞;外用治淋巴结结核,疮毒。 |
用法用量 | 0.5~1钱(或1个),焙干研粉服;外用适量,焙干研粉香油调敷。 |
备注 | (1)同属动物山麻蜥(华北麻蜥)Eremias brenchleyi Guenther与前种极相似,亦入药。 |
摘录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|
《中药大辞典》蜥蜴
拼音 | Xī Yì |
别名 | 马蛇子、麻蛇子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 |
出处 | 《吉林中草药》 |
来源 | 为蜥蝎科动物丽斑麻蜥的全体。夏、秋季捕捉,捏死,以铁丝穿头,晒干或烘干。 |
原形态 | 全长约13厘米。背面棕绿色,由前至后共有明显的六排浅色圆形眼斑,成方格状排列;腹面色浅,无斑。头部三角形,吻长较眼耳间距短;鼻孔一对,周围有鳞2片;下颏鳞四对。背部鳞细小。腹面鳞光滑,成横形排列。四肢发达,各有5趾。尾长,其鳞片排成环状。 |
生境分部 | 栖息于干燥砂地、山坡及平原地带麦田附近。分布我国东北及甘肃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青海等地。 |
功能主治 | 消瘿散瘰。治淋巴结结核。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研末,1个。外用:研末调敷,适量。 |
复方 | ①治淋巴结结核:马蛇子一个,焙干研面,鸡蛋三个。一端开小孔.将马蛇子面分三份,分别装入蛋内,用纸封固,放炭火上烧焦,研细面,香油调敷患处。(《东北动物药》)
②治羊病风:蜥蜴一个。用瓦焙干,研细末。黄酒冲服,日服一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③治小便不通:蜥蝎三个,蝼蛄七个(去头)。捣成泥状,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|
临床应用 | 治疗慢性气管炎:以马蛇子焙干存性,研粉装胶囊内服,每次0.6~0.9克,每日1次。临床观察488例,显效75例(15.5%),好转263例(59.5%),总有效率为75%。实践中发现,对痰多患者疗效较好,无痰病人疗效不佳。因此,又对131例痰多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,结果显效34例(25.6%),好转79例(60%),总有效率为85.6%。其后又发现对辨证属于痰热者疗效不好,甚至可使病情加重。为此,又进一步选择寒痰型和湿痰型患者40例进行观察,结果显效19例(47.5%),好转14例(35%),总有效率为82.5%。副作用:部分病例有口干舌燥等反应。根据药物效果及其反应,作者认为,蜥蜴药性似属"温"性;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痰液的分泌,因为患者服药后不是使痰变稀容易咯出,而是痰量自觉减少,甚至完全消失。对咳、喘疗效不明显。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》:中品 >> 蜥蜴
味咸,寒,有小毒。主五癃邪结气。破石淋,下血,利小便水道。恶∶硫黄、斑蝥、芜荑。一名∶ 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