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蹄草
《中药大辞典》羊蹄草
拼音 | Yánɡ Tí Cǎo |
别名 | 紫背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假芥兰、爆仗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红背叶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叶下红、喇叭红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小蒲公英、七十二枝花、牛尾膝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紫背犁头草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山羊草、天毛草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,土黄连、野芥兰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 |
出处 | 《岭南采药录》 |
来源 | 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 |
原形态 | 一年生草本,高10~40厘米。茎直立,或近根部倾斜,紫红色或绿色,秃净或被疏毛。基生叶卵形、琴形,长5~10厘米;上部的叶较小,常为全缘或具粗锯齿,基部多少抱茎;叶面绿色,背常为紫红色。头状花序,顶生;梗长5~8厘米,每为2分歧;总苞片矩圆形,2列,绿色,基部膨大;花托平坦;花两性,全部为管状花,花冠与苞片几等长,紫色,外表有短毛,5裂,雄蕊5,药截头状,顶部有一腺状尖头,基部钝;雌蕊1,子房下位,柱头分叉,稍伸出于花药之上。瘦果长约3毫米,狭矩圆形,有棱,冠毛白色,柔软。花期7~11月。果期9~12月。 |
生境分部 | 生于田园、路边或草丛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产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 |
性状 | 干燥全草。长约30厘米左右,根茎细长,圆柱形,浅棕黄色。茎多分枝,细圆柱形,有纵纹,灰青色或黄褐色。叶纸质,多皱缩,灰青色,基部叶卵形、琴形;上部叶较小,基部稍抱茎。头状花序干枯,花多脱落,仅存花托及总苞,苞片茶褐色,干燥膜质。瘦果浅黄褐色,冠毛极多,白色。有干草气,味淡略咸。以足干、叶多者为佳。 |
化学成分 | 全草含生物碱、酚类。 |
性味 | 苦,凉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甘,性平。" 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苦,凉。" ③《广东中药》Ⅱ:"性凉,味淡,无毒。" |
功能主治 | 清热,利水,凉血,解毒。治痢疾,腹泻,便血,水肿,肠痈,聘耳,目亦,喉蛾,疔疮,肿毒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肠痔泻血,利小儿积虫,治五疳、开胃进食,解鱼毒。" ②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活血消肿,利尿逐水。" ③《陆川本草》:"凉血消炎。治伤口感染红肿。" ④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止痛,消恶毒大疮,眼结膜炎。" ⑤《生草药手册》:"治乳疮,痢疾。" ⑥《野生药植图说》:"可作麻疹的洗涤剂。" ⑦《广东中药》Ⅱ:"清解大肠湿热,凉血生肌,消肿拔毒。治痢疾、脱肛(配火炭母),麻疹后热毒内困,赤眼,疮疖肿毒,湿疹痒痛,乳疮(外洗或捣敷),小儿生殖器红肿(外洗或内服)。" ⑧《广西中草药》:"治跌打,蛇伤。" ⑨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"治湿热腹泻,感冒发烧,咽喉肿痛,口腔溃疡。" ⑩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抗菌消炎。治急性上呼吸道炎,肺炎,扁桃体炎,口腔溃疡,乳腺炎,慢性盆腔炎,痢疾,腹泻,毒蛇咬伤。"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5~8钱(鲜者1~2两)。外吊:煎水洗或捣敷。 |
注意 | 《广东中药》Ⅱ:"孕妇慎用。" |
复方 | ①治赤白痢证及远年便血:羊蹄草和猪精肉煎汤服之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②治肠炎,腹泻:一点红四两,番桃叶四两。加水适量,煎成1250毫升,每日二次,每次50毫升。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 ③治水肿:鲜一点红全草、灯心草各二两。水煎,饭前服,日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④治肾盂肾炎:一点红一斤,狗肝菜一斤,车前草半斤。水煎成500毫升。成人每日三次,每次10毫升。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 ⑤治妇人乳痈初起:鲜一点红茎叶一握,加红糖共捣烂,加热敷贴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⑥治无名肿毒,对口疮:鲜一点红叶一握,加红糖捣烂敷贴,日换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⑦治指疔:鲜一点红同砂糖少许捣烂敷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⑧治聤耳:鲜一点红,洗净,用开水浸润后。捣取自然汁。先洗净患耳,再将药汁漓入,日二、三次,有排脓、消肿、止痛之效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⑨治风热翳膜:野芥兰四两,梅片一分。共捣烂,敷眼眶四周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 ⑩治喉蛾:鲜一点红三两,水煎,频频含咽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⑾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扁桃体炎:一点红、古羊藤各等量。上药每斤煎浓液500毫升。三个月至三岁,每次20~40毫升,三岁以上酌情增加。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 ⑿治溃烂飞疡(多患于四肢,局部红肿灼热,起泡,痛痒相兼,接着便腐烂,并迅速蔓延扩展):鲜一点红茎叶捣烂,敷于患处,日夜各换一次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⒀治跌打肿痛:野芥兰八两,土牛膝四两。共捣烂,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 ⒁治小儿疳积,野芥兰根三钱。蒸瘦猪肉吃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 |
临床应用 | 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肺炎
以一点红注射液(每毫升含生药1克)为主,配合其他对症疗法,共治疗上呼吸道感染60例、支气管肺炎26例,年龄以1~3岁为最多。剂量:6个月以下每天用1~2毫升,6个月至1周岁用2~4毫升,2~3岁4~6毫升,4~6岁6~9毫升,7~10岁9~12毫升,10岁以上12毫升,均分2~3次肌肉注射。疗效: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体温多数在2~3天恢复正常,咳嗽逐渐减轻,3~4天全愈出院;支气管肺炎,体温多在3~4天恢复正常,咳嗽气喘及肺部罗音均逐渐消失,5~6天痊愈出院。此外,临床上也可用一点红全草煎剂,每剂0.5~1两,分2~3次服,治疗扁桃体炎、咽喉炎等;或用全草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,治乳腺炎、疖肿等;也可用全草煎液,作为外阴湿疹、阴道炎的局部洗涤剂。 |
备注 | 同属植物小一点红外形与本种非常相似,主要区别在于总苞短于花冠,下部的叶卵形,仅有粗齿,不为琴状分裂。其全草亦入药用,功效与本品基本相同。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中华本草》羊蹄草
拼音 | Yánɡ Tí Cǎo |
英文名 | Sowthistle Tasselflower Herb |
别名 | 紫背草、假芥兰、爆仗草、红背叶、叶下红、喇叭红草、小蒲公英、七十二枝花、牛尾膝、紫背犁头草、山羊草、天毛草、土黄连、野芥兰、乳汁草、空筒单、千日红、紫背地丁、野苦买、兔草、兔子参、乌疔草 |
出处 | 1.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。 2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紫背草,生南赣山坡。形全似蒲公英而紫茎,近根叶叉微稀,背俱紫,梢端秋深开紫花,似秃女头花,不全放,老亦飞絮。功用同蒲公英。 |
来源 | 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milia sonchifolia(L.) D C.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 |
原形态 | 一点红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0-40cm。茎直立或的基部倾斜,紫红色或绿色,光滑无毛工被疏毛,多少分枝,枝条柔弱,粉绿色。叶互生;无柄;叶片稍肉质,生于茎下部的叶卵形,长5-10cm,宽4-5cm,琴状分裂,边缘具钝齿,茎上部叶小,通常全缘或有细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常为紫红色,基部耳状,抱茎。头状花序直径1-1.3cm,具长梗,为疏散的伞房花序,花枝常2歧分枝;花全为两性,筒状,花冠紫红色,5齿裂;总苞圆柱形,苞片1层,与花冠等长。瘦果狭矩圆形,长约3mm,有棱;冠毛白色,柔软,极丰富。花期7-11月;果期9-12月。 |
生境分部 | 生态环境:生于村旁、路边、田园和旷野草丛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及云南等地。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全草长约30cm。根茎细长,圆柱形,浅棕黄色;茎少分枝,细圆柱形,有纵纹,灰青色,基部叶卵形、琴形,上部叶较小,基部稍抱茎;纸质。头状花序干枯,花多已脱,花托及总苞残存,苞片茶褐色,膜质。瘦果浅黄褐色,冠毛极多,白色。有干草气,味淡,略咸。 以干燥叶多者为佳。 |
化学成分 | 地上部分含生特碱:克氏千里光碱(senkir-kine),多榔菊碱(doronine)[1]。又含黄酮类成分:金丝桃甙(hy-peroside)[2],三叶豆甙(trifolin),槲皮甙(quercitrin),芸香甙(rutin),槲皮素(quercetin)[3]。还含三萜类成分:熊果酸(ursolic acid)[3],西米杜鹃醇(simia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[4],以及正二十六醇(n-hexacosanol),三十烷(tria-contane)[3],蜂花酸(meliss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[4]。 |
药理作用 | 抑菌作用:本品煎剂,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。100%煎剂用平板打洞法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棕榈酸和蜂蜜酸。 |
性味 | 味苦;性凉 |
功能主治 | 清热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上呼吸道感染;口腔溃疡;肺炎;乳腺炎;肠炎;菌痢;尿路感染;疮疖痈肿;湿疹;跌打损伤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9-18g,鲜品15-30g;或捣汁含咽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 |
注意 | 《广东中药》Ⅱ:孕妇慎用。 |
复方 | 1.治赤白痢证及远年便血方(《岭南采药》):羊蹄草猪精肉,煎服之。2.治肠炎,腹泻方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,一点红番桃叶,煎汤内服。3.治水肿方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:一点红,灯心草,水煎,饭前服,日二次。4.治无名肿毒方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鲜一点红,红糖,捣烂外敷。5.治喉蛾方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,鲜一点红,水煎,频频含服。6.治风热翳膜方(《广西中草药》),野芥兰,梅片,共捣烂,敷眼眶四周。 |
各家论述 | 1.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肠痔泻血,利小儿积虫,治五疳,开胃进食,解鱼毒。 2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活血消肿,利尿逐水。 3.《陆川本草》:凉血消炎。治伤口感染红肿。 4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止痛,消恶毒大疮,眼结膜炎。 5.《生草药手册》:治乳疮,痢疾。 6.《野生药植图说》:可作麻疹的洗涤剂。 7.《广东中药》Ⅱ:清解大肠湿热,凉血生肌,消肿拔毒。治痢疾、脱肛(配火炭母),麻疹后热毒内困,赤眼,疮疖肿毒,湿疹痒痛,乳疮(外洗或捣敷),小儿生殖器红肿(外洗或内服)。 8.《广西中草药》:跌打,蛇伤。 9.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治湿热腹泻,感冒发烧,咽喉肿痛,口腔渍疡。 10.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抗菌消炎。治急性上呼吸道炎,肺炎,扁桃体炎,口腔溃疡,乳腺炎,慢性盆腔炎,痢疾,腹泻,毒蛇咬伤。 |
摘录 | 《中华本草》 |
《药性切用》:菜部(荤辛 柔滑 菜 水菜 芝栖) >> 羊蹄草
即秃菜。性味苦寒,捣烂涂头上秃疮,绞汁除头风白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