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药材 > 鸭舌头

鸭舌头

《中药大辞典》鸭舌头

拼音 Yā Shé Tou
别名 瓜皮草(《种子植物名称·补编》),鸭舌草、鸭舌子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水充草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 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矮慈姑全草。夏、秋采。
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。须根白色有丝光,中空,有密节,不分枝,杂有横行的根茎,形与根相同,但略大,特别长,在另一端萌发新株。单叶丛生基出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4~18厘米,宽3~8毫米,全缘,质柔软而厚,上面绿色,近根部呈白色。花梗自叶丛中抽出。高约15~20厘米;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雌花无柄,多聚于花序下层,形成轮状;雄花有长柄,具椭圆形苞叶3~5个,轮生于花茎上,多为2轮;萼3片,绿色;花瓣3片,形较大,白色;雄蕊12个,花药黄色,花丝短而肥大;心皮多数,扁平。果实广倒卵形,扁平,具鳞片状翅,聚合成球状。花期夏秋。
生境分部 野生于水田及沼泽浅水中。分布长江流域,南到广东,西南至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 ①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甘苦,微寒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性平,味淡。"
功能主治 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清热解毒。治喉痛,外敷痈肿。"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鲜者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 ①清喉火:鲜鸭舌草一两。煎水服;同时另取一部分捣敷颌下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②治无名肿毒:鲜鸭舌草捣烂外敷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③治湿疮:鸭舌头、水慈姑、猪鼻孔叶各等分。搓烂,搽患处,最后用清水洗净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 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鸭舌头

拼音 Yā Shé Tou
英文名 Herb of Pygmy Arrowhead
别名 鸭舌草、鸭舌子、水充草、鸭舌条、小箭
出处 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 药材基源:为泽泻科植物矮慈姑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gittaria pygmaea Miq.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 矮慈姑,一年生沼生植物。叶全部基生;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2-30cm,宽0.2-1cm,先端渐尖或稍钝,基部鞘状。花葶直立,高约5-35cm;花序总状;花轮生,雌花单一,无梗,着生于下轮,或与雄花组成1轮,雄花2-5,具1-3cm长的细梗;外轮花被片3,萼片状,卵形,长约3mm,内轮多数,集成圆球形。瘦果近倒卵形,长3-5mm,具翅,背翅缘有鸡冠状齿裂。花果期5-11月。
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:生于水田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各地。
药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 矮慈姑对眼镜蛇毒中毒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,每只小鼠1次灌胃矮慈姑煎液0.3-0.6ml,可使眼镜蛇毒中毒小鼠的死亡率时显下隐,对照组死亡率75.9%,治疗组死亡率为32.1%
性味 味淡;性寒
归经 脾经
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;利湿解毒。主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小便热痛;痈疖肿毒;湿疮;烫伤;蛇伤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鲜品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 ①清喉火:鲜鸭舌草一两。煎水服;同时另取一部分捣敷颌下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 》)②治无名肿毒:鲜鸭舌草捣烂外敷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③治湿疮:鸭舌头、水慈姑、猪鼻孔叶各等分。搓烂,搽患处,最后用清水洗净。(《贵州草药》)
各家论述 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清热解毒。治喉痛,外敷痈肿。
摘录 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