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点红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一点红
图片 | |
拼音 | Yì Diǎn Hónɡ |
别名 | 红背叶、叶下红、羊蹄草 |
来源 | 为菊科一点红属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(L.)DC.,以全草入药。夏、秋采收。 |
原形态 |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0-70厘米。茎直立,无毛或被疏毛,时有分枝。茎下部的叶片长5-10厘米,通常卵形,琴状分裂或具钝齿,上部的叶小,通常全缘,基部耳状,多少抱茎,无柄,叶背常为紫红色,故别名红背叶。花期长,春末至冬初开放,头状花序,长12-14毫米,具长柄,花枝通常二歧分枝。总苞绿色,圆柱状,基部稍膨大,苞片1列,约与花冠同长;花紫色,全为两性管状花,花冠先端5齿裂。瘦果圆柱形,长约4毫米,有棱,冠毛白色,柔软。 |
生境分部 | 生长于村旁、路边、田畦或旷野草地上。分部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 |
栽培 | 喜温暖湿润环境,忌旱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疏松稍肥沃的土地栽种为好。种子繁殖,春季3、4月播种,条播,行距1尺,覆土2~3分。幼苗出现2~3片真叶时,间拔过密幼苗。生长期间应注意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 |
化学成分 | 据报道叶显黄铜甙、糖类的反应。全草尚显生物碱及酚类的反应。 |
药理作用 | 抑菌试验:本品煎剂,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。 |
炮制 | 去杂质洗净,鲜用或干用。 |
性味 | 苦,凉。 |
功能主治 | 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。上呼吸道感染,咽喉肿痛,口腔溃疡,肺炎,急性肠炎,细菌性痢疾,泌尿系统感染,睾丸炎,乳腺炎,疖肿疮疡,皮肤湿疹,跌打扭伤。 |
用法用量 | 0.5-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缚患处。 |
复方 | 1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,急性扁桃体炎:一点红、古羊藤各等量,每斤煎取浓液500毫升。3个月~3岁,每次20~40毫升;三岁以上酌增。
2、大叶性肺炎:一点红、岗梅各1两,十大功劳0.5~1两。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 3、泌尿系感染,睾丸炎:一点红、狗肝菜各1斤,车前草半斤。加水1500毫升,煎成500毫升。每服20毫升,每日3次。 4、麦粒肿:一点红、千里光、野菊花各5钱。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 5、疖,蜂窝组织炎,脓肿,乳腺炎,甲沟炎:一点红、穿心莲、白花蛇舌草、鸡骨香、两面针各50克,共研细粉。高压消毒后,加凡士林至1000克,即成25%的药膏。敷患处,每日一次。 6、接断趾:一点红、千里光各等量。捣烂,加红糖少许外敷。治疗前首先清创,正确复位,皮肤缝合,小夹板固定,每日换药1次。换药时用25%穿心莲溶液清洗伤口。 |
备注 | 小一点红(细红背叶)Emilia prenanthoides DC.,其主要特征为柔弱草本,茎细弱,叶卵形或窄倒卵形,茎下部叶较少,有短柄,上部叶无柄,叶基窄缩,稍耳状抱茎。分布于广西及南方各省区。在广西与前种同等入药。 |
摘录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|
《中药大辞典》一点红
拼音 | Yì Diǎn Hónɡ |
英文名 | Emilia Herb |
别名 | 叶下红、羊蹄草、红背叶 |
来源 | 为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(L.)DC.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,或趁鲜切段,晒干。 |
原形态 | 一年生草本,高10~50cm。茎分枝,枝柔弱,粉绿色。叶互生,稍带肉质,茎下部叶卵形,攀状分裂,长4~9cm,上部叶较小,抱茎,上面绿色,下面多紫红色。头状花序直径1~1.3cm,有长梗,花枝常2歧分枝; 总苞圆柱形,苞片1层,约与花冠等长;花管状,红色,两性。瘦果圆柱形,长5~6mm,有棱,冠毛白色,柔软。花期春至秋季。 |
生境分部 | 生于山野、路旁、村边。主产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贵州、江西。 |
化学成分 | 含微量氢氰酸、生物碱、酚类。 |
性味 | 性凉,味微苦。 |
功能主治 | 清热解毒,消炎,利尿。用于肠炎、痢疾、尿路感染、上呼吸道感染、结膜炎、口腔溃疡、疮痈。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