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椇木皮
《中药大辞典》枳椇木皮
拼音 | Zhǐ Jǔ Mù Pí |
出处 | 《唐本草》 |
来源 | 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树皮。 |
原形态 | 植物形态详"枳椇子"条。 |
性味 | 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 |
功能主治 | ①《唐本草》:"主五痔,和五脏。" 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能活血舒筋,治食积,解铁棒锤毒。"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中华本草》枳椇木皮
拼音 | Zhǐ Jǔ Mù Pí |
英文名 | Bark of Japanese Raisin Tree |
别名 | 拐枣树皮。 |
出处 | 出自《唐本草》 |
来源 | 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nb.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.和毛果枳椇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的树皮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Hovenia dulcis Thunb.[H.dulcis Thunb.var.glabra Makino]2.Hovenia acerba Lindl.[H.dulcis auct.non Thunb.]3.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 采收和储藏:春季剥取树皮,晒干。 |
原形态 | 1.北枳椇 落叶灌木,高约10m。小枝红褐色。叶互生,具长柄;叶片广卵形,长8-15cm,宽6-10cm,先端尖或长尖,基部圆形或心形,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,两面均无毛;基出3脉,淡红色。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,不对称;花杂性,绿色,花梗长6cm,萼片5,近卵状三角形;花瓣5,倒卵形,先端平截,中微凹,两侧卷起;雄花具雄蕊5,花丝细,有退化的子房;两性花有雄蕊5,雌蕊1,子房3室,每室有1胚珠,花柱3浅裂。果实近球形,灰褐色,生于肥厚、扭曲、肉质的花梗上,成熟后味甘可食。种子扁圆,红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0月。 2.枳椇 落叶乔木,高达10m。树皮灰褐色,浅纵裂,不剥落。小枝红褐色,幼时被锈色细毛;冬芽卵圆形,芽鳞2,大而早落。叶互生;叶柄长2-5cm,红褐色,具细腺点;叶片卵形或卵圆形,长8-16cm,宽6-11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心形,边缘具细尖锯齿,上面无毛,背面脉上及脉腋有细毛;三出脉,淡红色,侧脉3-5对。二歧式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对称,总花梗长约6.5cm,小花梗长约3mm;花杂性,径约7mm;萼片5,卵状三角形;花瓣5,倒卵形,黄绿色;雄花有雄蕊5,中央有退化的雌蕊;两性花具雄蕊5,子房上位,埋于花盘中,圆锥形,3室,每室具1胚珠,柱头半裂或深裂。果实近球形,灰褐色,无毛,径6-8mm;果柄肉质肥大,扭曲,径3-5mm,红褐色,上具黄色皮孔,成熟后味甜可食。种子扁圆形,暗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5-6月。果期9-10月。 3.毛果枳椇 高大落叶乔木,高达18m。小枝褐色或黑紫色,无毛,有明显的皮孔。叶纸质,长圆状卵形或宽椭圆形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截形、近圆形或心形,叶下面密被黄褐色或黄灰色不脱落的绒毛。二歧式聚伞花序顶生或兼腋生,花黄绿色;花萼密被锈色柔毛,要片具明显的网脉;花瓣卵圆状匙形;花盘密被锈色长柔毛;花柱自基部3深裂。浆果状核果球形,果序轴膨大,被锈色或棕色绒毛。种子黑色、黑紫色或棕色,近圆形,腹面中部有核,背面有时具乳头状突起。花期5-6月,果期8-10月。 |
生境分部 | 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200-1400m的次生林中或栽培。 2.生于海拔2100m以下阳光充足的山坡、沟谷及路边,也常栽培于庭园内。 3.生于海拔600-1300m的山地林中。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。 2.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 3.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及贵州。 |
性味 | 味苦;性温 |
归经 | 肝;脾;肾经 |
功能主治 | 活血;舒筋;消食;疗痔。主盘脉拘挛;食积;痔疮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 |
各家论述 | 1.《唐本草》:主五痔,和五脏。 2.《陕西中草药》:能活血舒筋,治食积,解铁捧锤毒。 |
摘录 | 《中华本草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