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毛蕨
《中药大辞典》猪毛蕨
拼音 | Zhū Máo Jué |
别名 | 绿爬山虎、大蕨菜、青竹标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 |
出处 | 《云高中草药选》 |
来源 | 为水龙骨科光亮密网蕨的根茎。全年可采。切片,晒干。 |
原形态 | 光亮密网蕨,又名:光亮费蕨。
多年生草本,高60~100厘米。根茎粗,横走,被鳞片;鳞片大,卵圆形,褐色,边缘不整齐。叶疏生;叶柄长30~40厘米,基部有关节;叶片近革质,和叶柄近等长,宽20~30厘米,矩圆形或矩圆披针形,单数羽状;羽片披针形,宽2~3厘米,渐尖头,基部楔形,近无柄,或上部的稍下延,全缘,有软骨质的狭边;侧脉不明显,小脉网状。孢子囊群圆形,稍近主脉,两侧各1行。 |
生境分部 | 生于溪边、岩石上及林中阴湿处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 |
性状 | 干燥根茎圆柱形,长约13厘米,常有趾状分歧。表面灰棕色,有多数须根痕或浅棕色鳞片。质坚硬,折断面略平坦,灰白色,维管束排列成环,并有众多棕色小点。气微弱,味微涩。本品在广西作骨碎补用。 |
性味 |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涩,温,有小毒。" |
功能主治 | ①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活血,止痛,接骨,消肿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。" 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补肾,壮筋骨。治腰腿痛。"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1.5~3钱。外用:研末调酒敷。 |
摘录 | 《中药大辞典》 |
《中华本草》猪毛蕨
拼音 | Zhū Máo Jué |
英文名 | Lucid Phymatodes |
别名 | 绿爬山虎、大蕨菜、青竹标、骨碎补、爬岩龙、爬山虎、土元参、指掌蕨、青碎补、青飞龙、石生姜 |
出处 | 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 |
来源 | 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光亮瘤蕨的根茎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matodes cuspidata(D.Don)Alston[Polypodium cuspidatum D.Don;Phymatodes lucida(Roxb.)Ching]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挖取,除去须根,鲜用或晒干用。 |
原形态 | 植株高60-100cm。根茎肉质,横生,粗约1cm,与叶柄基部被褐色、卵圆形、边缘不整齐的大鳞片。叶远生;叶柄长30-40cm,淡棕色,基中以关节着生于根茎;叶片近革质,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40-60cm,宽20-30cm,单数一回羽状;羽片2-20对,披针形,上部的互生,下部的对生,斜展,宽2-3cm,近于无柄;先端的披针形,长15-25cm,宽2-3cm,渐尖头,先端长尾状,基部楔形而稍下延,全缘,有软骨质边;叶脉不明显,小脉网状,内藏小脉分叉而先端呈棒状。孢子囊群圆形,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。 |
生境分部 |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-1500m的疏林下向阳的石灰岩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西藏等地。 |
性状 | 干燥根茎圆柱形,长约13cm,常有阶状分歧。表面灰棕色,有多数须根痕或浅棕色鳞片。质坚硬,折断面略平坦,灰白色,维管束排列成环,并有众多棕色小点。气微弱,味微涩。本品在广西作骨碎补用。 |
性味 | 辛;涩;温;有小毒 |
归经 | 肝;肾经 |
功能主治 | 活血消肿;续骨。主无名肿毒;小儿疳积;跌打损伤;骨折;腰腿痛 |
用法用量 | 内服:煎汤,5-9g,大剂量可用至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未酒调敷。 |
注意 | 忌吃酸、萝卜等食物。 |
各家论述 | 1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活血,止痛,接骨,消肿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。 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补肾,壮筋骨。治腰腿痛。 |
摘录 | 《中华本草》 |